用铁锤慢慢地敲打铜板,
进而形成器皿的“锤起”铜器

锤起铜器的制作,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道具。
单是制作一把烧水壶就需要用到数十种的“鸟口”(一种铁棒)和铁锤。敲打铜板时不是使它伸张,而是通过敲打使铜板卷缩。匠人心灵手巧,制作时没有设计图纸,器物的尺寸全在脑海中,铜片如何卷缩全凭感觉。

铜会随着敲打而变硬,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反复地将铜板放入火炉中进行软化处理。最后再着上玉川堂独门的色彩。

历经以上全部工序,
一把凝聚了匠人诸多技艺的烧水壶才算完成。

铁锤

虽然匠人有共用的铁锤,不过基本上都用各自专属的铁锤。对于铁锤的木制手柄的长度、粗细、形状等,随着经验技术的精进而不断进行调整,挑选并制作适合自己的工具。除了铁锤以外还有木锤。
敲打成型后,表面用铁锤敲打匀整。这时会用到各式各样的铁锤制作纹络。根据工序所需,使用的铁锤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。

鸟口

鸟口是一种铁棒,是铜器成型的重要工具。在榉树的木桩做成的底座上凿出小洞,将鸟口插入洞中固定住。铜板抵在鸟口之上,以其为支点敲打成型。 之所以叫作“鸟口”,是因为铁棒的先端看起来像极了鸟类的嘴喙。早在明治时期玉川堂就将它命名为“鸟口”。
鸟口有300余种,根据工序来挑选。有时候匠人也会根据需要用锉刀研磨调整,以达到理想的形状。

锤起

根据将要制作的铜器的尺寸将铜板剪出,然后用木锤敲打铜板边缘,使其弯曲形成盘状。这时候,铜板边缘会出现大的褶皱。敲打使之卷缩时,得特别留心不能让褶皱重叠。

软化处理

虽然铜会随着敲打而慢慢变硬,但是将其放入火炉中烧至通红后,再放入水中极速冷却,铜板就会恢复原本的柔软性。
比如一把“口打出”的烧水壶,从一张铜板开始到无缝敲制出壶嘴壶身,需要重复15次左右的软化处理,才能最终成型。

锤打卷缩

将完成锤起工序的铜板,抵在鸟口之上,通过敲打逐渐地收缩器皿的口径。铜板卷缩时,边缘会形成褶皱。敲打时使褶皱不重叠,并在这道工序结束时能将褶皱敲平,便需要匠人的超高技艺。

鎏锡・烧制

将锡熔化后手工涂抹到铜的表面,再用火炉或者焊枪加热烧制。随着烧制时温度的不同,最终铜表面的颜色也会随之不同。
这个过程是铜器着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流程。烧制程度不是由时间长短所决定,而是要靠匠人独特的直觉以及丰富的经验来断定。
这道工序是大正时期玉川堂的门人们热心钻研之后而确立下来的。

精整

敲打铜板成型后,铜的表面会呈现出比较粗糙的纹路,使用镜面打磨过的锤子,将铜的表面精整至美观。

錾刻

錾刻是用先端形状各异的錾刀在金属上刻画纹样以做装饰的技法。錾刻技法之中,有将铜板敲打出立体感的“浮雕”,将铜板表面销出花纹的“片切雕刻”,还有将金、银等贵金属镶嵌到铜板里的“镶嵌”。

着色

浸泡过硫磺溶液后发黑的铜器,经过匠人的精心研磨后,再放入缸中熬煮使其酸化发色。随着上述各个工序的不同,能使铜器表面产生9种不同的色彩。